內容簡介 |
「正是,書林之中,每一棵樹,都是一本會生長的書;來往的人物,理當酷愛讀書著書,應該都是尊道顯義之人。」
——羅青(作家、畫家)
巨眼、慧眼、毒眼,無所不讀
作家之心、學者之眼、俠女心腸
擺脫黑暗的讀書指南
爽讀推薦
李靜宜(作家、翻譯家)
房慧真(作家)
陳健民(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客座研究員)
廖偉棠(作家)
鴻鴻(詩人、評論人)
顏純鈎(作家、資深編輯)
顏擇雅(評論人、出版人)
鍾玲(作家、學者)
(按姓氏筆畫序)
愛情往往會淡化,愛人往往會變心,書卻不會,它們是你最忠實可靠的朋友,永遠在那裡,在你孤獨時給你作伴,在你愁悶時幫你解憂,在你絕望時給你希望。——王璞
王璞的讀書隨筆具有作家性情,具有獨特角度,敢於作判斷,不時作驚人之語;同時筆下既見大歷史,也有個人成長的記憶;作評論時痛快淋漓,寫回憶時細膩動人。同時王璞也將讀書與觀世結合,在文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中來回比對評論,尤其對於歷史中的不自由處境多有批判,本書是一位自由主義讀書人以閱讀穿越黑暗的路線圖。
假如你曾親身經歷過極權主義暴政,這首詩還會有別的解釋嗎?只需一個關鍵詞,這些支離破碎的句子,這些連連不斷的省略號,便會以哀歌、哀樂、葬禮進行曲的形式集結,呈現出詩人想表達卻一時不能明確表達的涵義。——〈阿赫瑪托娃如何走過黑暗時代〉
而所謂文學,不就是去除了國別、族別、宗教政治差別的客觀敘事嗎?它表現的不是一地一族一國的苦難,而是人類普遍生存困境。——〈古爾納的天堂信息〉
「王璞女士自幼酷愛讀書,在烈日灼身無書可讀的艱困環境中,在上下左右現實銅牆鐵壁的微小隙縫裡,狼虎巡行、窮搜猛追、幾番掘撬,無數掏挖,居然養成古今中外各類圖書,無所不讀的習慣。」——羅青(作家、畫家)
「我們為什麼喜歡讀文學書?因為我們對別人的生命好奇,並以此觀照自己的人生。不管如何,只要多讀書,之後寫不寫作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珍視生命。」
——顏純鈎(作家、資深編輯)
「王璞女士文筆明快,熱情洋溢,非常難得。讀某些年輕評論者的文章,故做冷靜,卻夾纏不清,其實是無自信、無觀點。這本讀得痛快,我樂於推薦!」
——鴻鴻(詩人、評論人)
作者簡介 |
王璞,生於香港,長於中國。五○年代初襁褓中被父母帶去北京,先後生活在北京、東北大興安嶺、長沙、上海、深圳,一九八九年最後一個月年近四十時回到出生地香港。
作過中小學代課教師、車工、電工、鐘錶修理工、編輯。
上海華東師大文學碩士、博士。一九八○年開始寫作。定居香港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。二○○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。
出版的主要作品有:長篇小說《貓部落》、《家事》、《我爸爸是好人》等。
中篇小說《再見胡美麗》、《西灣河》、《水調歌頭》等。
短篇小說集《女人的故事》、《知更鳥》、《嘉年華會》等。
散文集《別人的窗口》、《紅房子灰房子》、《我想變成一本書》《小屋大夢》、《悠悠我心》等。
長篇傳記《項美麗在上海》(印刻)。
文學評論:《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——徐訏小說研究》、《散文十二講》、《怎樣寫小說》等。
2023年在2046出版社出版回憶錄《故城故事》。
我以星辰書寫看不見的天空——關於自由與黑暗的讀書隨筆
王璞